防守从某种角度来说,当然要比进攻要从容些许,可内部混乱的声音让这份从容从一开始就添上了几分假色。
上下都不能一心,所谓的防守优势也不会有太大,毕竟你也说不准哪天自己城里面的某某就帮着曹操那边开城门了。
这个时代是存在年龄歧视的,年纪太小了不行,比如说如今已过弱冠,未及而立的孙权,在很多人看来就太小了一些。
但是年纪太大也不太行,就比如说刘表那种,谁知道他明天能不能起得来呢。
相比之下,曹操如今的年纪不算是最好的,但比之前两者确实更让人信服。
孙权就听到过不少有关年龄的声音,有些人是出于好心,有些人完全与好心无关,但是他们似乎都非常擅长将话说的特别阴阳怪气,让人怀疑这一批人是不是去陆伯安那里报言语课进修了。
什么:“那曹操不过是占了年岁优势,有了更多的时间,若是明公与他同岁,此刻如何还尚未可知。”
这句话本身好像也没什么问题,算是实话实说,往好处想,甚至带着点捧着孙权的感觉,可搭配上说话的人说话时的神态,就很难让人不往坏处里面解读。
往坏处里面解读,“若是与他同岁,此刻如何尚未可知”,可孙权实际上并不与对方同岁,这意思不就是在说如今的情况已经是可以预料清楚的了吗,这话听得孙权都想要一剑把对方给砍了。
有一个道想要说给所有人听,你如果不会说话的话,其实可以选择不说的。
正面战场因为以防守为主,孙权这边其实也没有立刻战败,但是意外不出意外的出现了。
又或者说,早有预料的背叛果然不出预料的出现了。
世家豪强有诸多的外号,比如说地头蛇,比如说人才库,比如说毒瘤,还比如说墙头草。
都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这话当真是一点都不假。
至少别的不说,江东的世家豪强相当清晰的向着孙权展现了最后一种。
早说了孙权真的很擅长制衡,而擅长这个,也代表着他很擅长看出各方势力的轻重。
就好像往天平两端放置砝码一样,若是都不清楚重量如何,怎么能够让一切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呢。
本来一切都在孙权的掌控之中,但因为曹操这个外力的强势介入,失衡似乎就在眼前。
不,应该说失衡已经开始了。
如果他们能够势均力敌,甚至反败为胜,那群人会成为了他最大的支持者。
毕竟比起曹操身边已经几乎被占满的位置,自然还是孙权这里有更大的利益空间。
而且战乱进行到现在,世家在最乱的情况下稳住之后,如今反而是不希望战乱结束的。
战乱继续,几方混斗,那就是人才占据主导的市场,这家不行还有另一家可选,各方势力也要努力展现自己的优势来吸引人才。
可一旦战乱结束,供求关系就瞬间反转过来了。
因为你只剩下一个选择了,对方却有无数的选择。
如果可以,他们并不希望战乱结束。可若是孙权必败无疑,去曹操那边挤一挤也总好过日后无容身之处。
孙权太明白他们心里那点小算盘了,不仅是足够了解,也同样善于利用。
而现在,利用或许可以转变为毁灭。
真要做垫脚石,为什么是自己做他们的,而不是他们做自己的呢,千百年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说不定还要感谢自己帮忙除了一大害呢。
甚至都不需要千百年后,如今的曹操都该感谢自己,帮着他省了不少事情。
不过这种想法暂时还只是一个想法而已,不到万不得已,他并不怎么想要使用这种近乎同归于尽的手段。
他跟孙氏一些族人虽然不亲,但对于关系更近一些的亲人还是很亲近的,母亲,弟弟,姐妹,他虽然还没有儿子,但兄长有儿女在。
真的跟那些人同归于尽了,他大不了一死了之,可家族其他人该怎么办呢,指望曹操善待吗?
孙权看向桌案上的文书,其中不少都是劝降的言论,而且这种言论颇有几分愈演愈烈的架势。
因为自己之前说过主意已定,若是再有相关言论要以军法处置,所以很多人倒是没有明着说。
只是说一下如今军中的消耗,说一下士兵的伤亡,说一下战况的困难,然后问你一句:“明公如何看?”
如何看,将所有人困难都转化为不可能解决然后递给自己看,这是问自己如何看吗,这分明就是在对着自己说他们如何看。
语言是很精妙的一门学问,孙权一点也不欣慰的发现,自己手下许多人对于这门学问颇为精通,并且用这份精通来对付自己。
曾经历史中留下了劝学典故的孙权,此刻只恨不得这群人都是文盲。
但是人家也没有直接说投降,你要是因此杀人,不免给人一种你真的急了,看点真话就破防的感觉。
本来人心就不稳当,真这么干了,那真的分分钟在自己重击自己。
孙权看着自家的情况,只觉得这里一个漏洞,那里一个叛徒,所有人都想要与我为敌。
但因为他发现问题并努力在解决问题,这边的一切在曹操等人眼中,那就是仿佛很混乱,但是在混乱中又找不到什么明显能够突破的薄弱点。
曹操自己也经历过那种以弱战强的乱局,对于此刻孙权一方展现出来的一切最有体会,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在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却如历史上一般诞生了。
孙权倒是不知道曹操还说了这种话,毕竟对方是在营帐内跟自己的一群文臣武将说的,孙权要是有本事将探子插到那里去,他现在也不用这么烦躁了。
不同于曹操直接带兵压境,孙权这边是周瑜在前,孙权在后的情况。
倒也不是孙权不敢去前方,而是如今他们这边这个情况,他要是去了前面,没个人在后面看着,总感觉分分钟就要被断了后路。
孙权将一份文书处好放下,就听见外面又有人带着新消息过来了。
第269章 刘备的动向
孙氏集团从孙策还在的时候,就开始训练水军了。
而想要训练水军,除了士兵以外,还有一大必不可少的存在——船只。
毕竟他们这是正儿八经的历史频道,训练水军可不是将他们练成轻功水上漂的那种水军。
而且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扬州那么大一条海岸线不利用起来的话,不是妥妥的资源浪费吗。
不管是从军事需求上还是从发展需要上,造船都是必不可少的。
而造船这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非常烧钱的活计,哪怕本身扬州就有着相关基础在,孙权也没少往里投人、投钱。
付出自然是有回报的,如今孙权手底下称第二,没人敢实事求是称第一的水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研究也不是全然一帆风顺的,有关海船就存在着一点技术障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的过程中在某个地方卡住了。
现在战争开始了,资源自然是紧着战场上来的,对于造船那边的投入就不免要停一下了。
谁知道就在这种情况下,那边竟然攻克了之前技术方面的难题出成果了。
孙权看着来找自己汇报好消息的人,明明应该喜悦的好事情,可他一时之间竟然有点难言。
所以我之前好吃好喝供着你们的时候,你们死活过不去,现在资源撤回来了,你们闲着抠脚,无意中就给过关了?!
虽然知道事情不是这么对比的,至少前面的付出哪怕没有得到结果,但也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可那种感觉就是很奇怪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进展总好过没有,有好消息就强过是坏消息。
只是自己这次要是守不住,这进展怕是直接给曹操做了嫁衣,想想就够气人的。
好消息还不止一个,据说他们已经在旧有的废置船只上进行尝试性改造了,颇有几分自主干活的牛马模样。
孙权隐约能够猜到他们的想法,这年头匠人有些时候是很有风险的,比如说帮忙设计墓地机关的,设计完有陪葬的风险。比如说如造船这种技术性工种,这万一要是孙权这边败了,心态一偏激打着不能让曹操占便宜的想法,也是极有可能将他们一波送走的。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