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似半点没有因为这块玉佩有什么太大情绪起伏的人,在拿着它时,手忍不住就是一顿。
当年虽然说是将与玉佩抵押了出去,但其实就是送出去了,陆离从未做过还能要回来的准备。
却不成想,今日倒是真的再次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只可惜如今,他腰间已经没有留给它的空位了。
陆离好似检查完了,又将玉佩装回锦囊之中:“确是当年先帝所赠之玉,不曾想竟还有重回手中之日。”
只可惜玉佩回得来,人却是回不来的。
一旁的荀攸不由在心中想,陆离与其这般云淡风轻,倒不如干脆在曹操面前哭上一场呢。
不过要是真的这样做了,可能会有几分演戏自嫌,毕竟已过而立,半近不惑之年的人,如何还能与青年时相比呢。
如这般冷静自持,倒是更自然几分。
正这样想着,就听曹操道:“既是先帝所赠,伯安且好生收着,莫要再轻予他人。”
其实曹操仔细想了想,也挺释然的,不说如今情况如何,就说当年对方用玉佩换粮草,那是为了让孙坚愿意出兵去往洛阳。
而当时曹操也是被对方邀请着一起的。
换言之,四舍五入一下,这批用玉佩换来的粮草,并非仅仅是给孙坚一人,而是他们两方共同的,这样一算,他似乎也称不上是输家啊。
不说这些牵强附会的东西,其实更主要的原因,可能还是陆离给的安全感比较充足吧。
他不是那种会忘恩负义的人,对先帝不会,对曹操自然也不会。
将寿春这里的事情处的差不多之后,他们也该回许都了。
何太后母子二人还活着的消息,袁绍那边还不曾利用,曹操这边也只是在得知消息后告知了刘协,顺便也跟荀彧说了一声,让对方心中有数。
却不曾想竟然从刘协这边,将消息隐隐绰绰的传了出去。
这真的就是皇帝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呗?
从曹操那里得知了消息的荀彧免不了关注刘协这边的动静,第一时间发现了消息的泄露,这事也跟宫内的宫人有关。
一个能够让曹操放心代管后方的人,自然不会没有什么力气与手段。
与刘协走了一番流程上的礼仪与正确后,荀彧半分不留情面,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好生威慑了一番因为曹操不在而蠢蠢欲动的某些人。
也正因为荀彧处及时,才将消息的传播控制在了一定范围之内,且都是打上了不确定符号的。
何太后母子好像还活着。
真的吗?
不知道啊。
第147章 无所适从
虽然消息前面打上了一个问号,但这种事情无风不起浪,无缘无故的,怎么会出现这种对于已死之人可能压根没死的相关传言呢?
——要么就是有人想要利用这消息搞事情,要么就是这事是真的确有其事。
真要是前者,距离那俩人的死亡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这要不是这冷不丁的一传闻,大家都要将人忘得差不多了。
真有心搞事情,在人死了这么多年之后才开始搞,实在是反应迟钝不说,也没有什么性价比。
所以事情的真相反而无限趋近于后者,不少聪明人都已经有所猜测了,至于那些不够聪明的,自然也各有各的笨办法。
比如某位女儿压根不是皇后,但是比正儿八经的国丈还要积极的外戚,直接就找到了刘协这里来。
虽然对方女儿在自己后宫里面,但是别说他女儿不是皇后,便是女儿是皇后的伏完,也是不能被天子称之为外舅(岳丈)的。
所以此刻看着片刻不等便赶过来的董承,刘协只道:“将军怎么这般行色匆匆?”
董承拱手一礼:“陛下。”
对着自己的侍中刘协没有隐瞒,对着一直以来为自己可称鞍前马后的外戚,那就更加不会了。
别管对方求的到底是情谊还是利益,总不能让对方一直都单方面付出不是。
从刘协这里得到确切答案之后,董承简直不要太不淡定,他对刘协是真的很在意,在意到什么程度呢,护驾东归的时候哪怕一路各种艰难险阻,他都努力不放过任何一个“偷偷”杀了还不是皇后的伏贵人的机会。
现在但凡有那个条件,他绝对一秒飞到邺城去让何太后母子死的透透的。
就不说利益不利益的事情,别忘了在女儿入刘协后宫之前,他可是董太后的侄子,董太后就死在何进兄妹手中,双方不可谓不有仇在身。
刘协本来还因为宫人泄密心情不愉,现在看到董承这般义愤填膺,心里憋着的那口闷气似乎都跟着对方激烈的情绪一起抒发出去了些许。
刘协安抚道:“将军无需多虑,不论真假,便是为真,也不过是多一位弘农王与王太后而已。”
说起来,他皇兄的妻子唐姬,现在还被他安置在一处园子里面养着呢。
刘辩当年“死后”,对方回到家中,先是差点被自己父亲安排着改嫁,接着又险些被李傕娶了,还是贾诩告知了他这件事情,他将人给安置了。
董承也想起了他们这边还有这么一位人物,但他不觉得对方会是他们的帮手,毕竟这年头夫妻一体,刘协这个小叔子难不成能比丈夫更加亲密吗。
虽然刘辩当初逃生的时候没有带上她,但这也不是对方主观的不愿意带,是救人的陆离没有带。
再者说,根据现在得到的消息看,何太后母子逃走后也不是去过什么好日子去了。
别看唐姬这些年几次险些被逼着改嫁,但只看生活质量,绝对是远远高于那母子二人的。
在山上种地的日子,听起来似乎有种质朴天然、拥抱山水的浪漫,实际上到底怎么样,那真的是谁种谁知道。
事实上如果不是担心太扎眼,以及刘协八成不可能同意,董承都恨不得现在就去把那个可能帮着袁绍那边的刘辩证明身份的唐姬给杀了。
不过真要杀的话,只杀这一个可不够,更应该杀的分明就是陆伯安。
你说你为什么非要多管闲事,怎么,先帝死后给你托梦了,怎么就这么闲得慌呢。
真是显出你来了。
也就是陆离如今不在这里,不然董承可能已经破口大骂了……吧。
看到刘协虽然在安抚自己,眼角眉梢还是带着股遮掩不住的郁色,董承道:“陛下可是担忧大鸿胪会为之张目?”
这年头文武不分家,但董承是比较偏向于武将的身材样貌,个人带着几分煞气,现在脸一肃,就给人一种感觉,像是在说——陛下你要是不喜欢,我们这就想办法把他们都杀喽。
刘协:……
最开始的惊讶过去之后,刘协仔细想想,反而并没有多么担心陆离会为了对方就对自己做什么。
对方或许只是想要保护父皇的儿子,而并非要保护具体哪一个儿子。
自己之所以没有被保护,可能是因为自己没有遇到那种要命的情况吧。
而且看看对方最后保护完就扔到山上了,只能说自父皇那里衍生出来的爱屋及乌有,但是不多。
如果是这样的话,似乎也并非什么坏事,谁不喜欢有个保底的那种稳稳地安全呢。
董承已经学会了无视刘姓皇帝对陆伯安的特殊,都这么多年了,再不适应就太过迟钝了。
董承道:“陛下既然心中有数,对于流言之事,可需臣干预一二。”
刘协摇头:“不必,任尚书令施为便是。”
很好,继陆伯安之后,又一位让陛下喜欢的臣子出现了。
这年头难道外戚已经不吃香了吗,宦官被办倒了自然是好事,但现在怎么一个个的外臣都来跟他抢宠臣道路呢。
董承被天子安抚住了,太过聪明以至于有些不聪明的祢衡在孔融这里说起了这件事情。
他没有问自己身为九卿之一的好友,这件事情的真假。
这种事情不需要问,祢衡已经有了答案。
孔融以为自己的友人会因为这件事情对陆离改变看法,却不曾想祢衡道:“大奸似忠而已。”
孔融:“正平慎言。”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