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个时候要是翻脸了,分分钟就是一个腹背受敌状态。
陆离也没有跟对方叙旧的想法,礼节性的进行了夸赞后,就开始说干旱与蝗灾之间的二三事。
袁绍看向下方,他这边刚跟公孙瓒打完回来,还真的不清楚。
田丰虽然跟着随军了,但回来后有立刻了解情况,见状上前道:“冀州南部几郡入春来确实少有雨水,只蝗灾与否,却未曾见端倪。”
他虽然刚直,却不是傻子。
哪怕双方如今是同盟,但到底不是一家人,万万没有别人说什么就立刻附和,掏心掏肺啥都往外说的道。
他不是傻子,袁绍自然也不是,别说陆离这个白月光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就算是真的,那其中有一部分光芒也是权力野心欲望衍生出来的追求,万万没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袁绍道:“蝗灾之事非同小可,伯安可能肯定?”
这种事情哪里是能够肯定的,陆离道:“袁州牧说笑,天地无情,哪里是人力可揣测判定的。”
袁绍:“凡事口说无凭,既然不可断定,伯安代表曹孟德而来,莫非欲以言语猜测消耗我冀州人力民心?”
做好了劝阻明公不要色令智昏准备的众人,看着对方自己毫不留情的出击,都有点恍惚。
不只是惊讶于袁绍的战斗力,也惊讶于对方的反常,毕竟以往面对类似的情况,对方从来不会自己下场的。
可对方既然已经下场了,大家自然也不会跟自家明公抢戏份,不少张开了嘴巴的人,都默默闭上了。
陆离来之前还特意将对方这里的人员情况了解了一遍,却不曾想袁本初这边竟然是领导亲自下场战斗的。
这样也无妨,反正他对袁绍又不是不了解。
陆离:“明公因两家相互托付故而信重,遇事不曾欺瞒,立刻派遣我前来相告,却不想冀州牧疑心至此。”
“此等之事需看天意、本也无法定论,我代我家明公言尽于此,信与不信全凭州牧自决,若是不信也尽无妨,只但有蝗祸来,勿谓言之不预也。”
回来了、回来了,这一言不合就要掀桌的熟悉感回来了。
袁绍看着陆离,只觉得对方现在的情况实在让人很难判断。
你要说他在曹操那里过得好。
不说前面发生的事情,要知道如今他们两人是众所周知的决裂状态,曹孟德要是真的对他好,怎么会让他来自己这里出使。
再看看陆离身上的衣料,倒也不能说不好,却也并不算特别好。
总之别问,问就是玩过奇迹陆离的袁绍见不得别人胡乱搭配。
陆·搭配者·离:……
可你要说对方在曹操那里过得不好。
对方现在又说甩脸就甩脸,语调虽然并不尖锐,语言本身却足够强硬,好像半点不担心将事情搞砸了回去后要怎么面对曹操。
而且只从精神面貌来看,这实在是不像郁郁不得志的模样。
最最重要的是,那一句句“明公”可真是有够刺耳的。
这个时候,你倒是不为先帝守着了。那曹孟德莫非是有三头六臂吗,就这么值得另眼相待?
也就是陆离不知晓袁绍在想什么,不然他高低得要劝上一句的。
活人真的没有必要跟死人争,不是争不争得过的问题,而是死人压根不会跟你争,事实上死人的地位如何,反而正是活人硬要争给争出来的。
陆离不知道袁绍在想什么,袁绍也不清楚陆离在想什么,他只觉得自己有一肚子话想说,却尽数被对方那句不冷不热的“袁州牧”挡住了。
对于对方所说的蝗灾问题,袁绍最终没有拒绝也没有赞同,只说已知晓、会考虑。
而陆离在得到这个答案后也没有继续劝说,在这方面他其实还是相信袁绍的,就像曹操说的那样,对方还是明大义的。
他这次来袁绍这里,看起来感动了这个又触动了那个,还接了一堆谈判与试探任务,可实际上陆离也不是全然没有私心的。
这私心与袁绍无关,与刘协有关。
聪明人都能看得出来,迎奉天子的时机已然近在眼前,可陆离不愿再去当那个前往游说的人。
他跟刘宏一家子的关系已经牵扯的太深了,如今曹操还把自己当做汉臣,自然是没什么问题。
可若是他有朝一日心态变了呢?
陆离这次选择来袁绍这里,其实就存了避一避“风头”的想法。
因为他跟袁绍之间的不睦同样出名,这个决定倒也确实起到了不小的转移视线的效果。
在说完蝗灾问题之后,还不等陆离说什么,在一定程度上看出了陆离i人本质的袁绍,主动cue起了话题:“我闻伯安去年前往长安拜见陛下,前不久刚从长安回来,不知如今陛下如何?”
对于对方主动cue话题,这也属于俩人的惯常相处模式之一,陆离没有太过惊讶,最多就是觉得对方哪怕如今身份不同,可还是一如既往,赞一句初心未改而已。
但底下其他人就不这么想了,明公,你要是被威胁了你就眨眨眼。
他前面还跟你说“勿谓言之不预”,现在才过去了不到一刻钟,你就这样宽容的将他原谅了?
嘶——
这事,就很难评。
看着这俩人一个面上稳稳,姿态较之以往却在放低,一个面上淡淡,实际上却在不自觉骄矜。
众人想想自己当初还觉得这白月光会见光死,可实际情况呢,感情小丑竟是我自己。
他们看向陆离的眼神变了:之前官宦都说你是狐狸精,我们还不相信,觉得他们是败犬的狂吠。现在看来他们虽然不是东西,但在这件事情上还真的没有说谎冤枉你啊。
不同于其他人的惊讶点,陆离惊讶的是对方竟然会对他问起刘协的事情。
陆离清楚袁绍对刘协的态度其实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看得上,毕竟当年他是跟何进一起推刘辩上位的,后面董卓言及废立的时候,他也是竭力反对。
甚至大家联合讨伐董卓的时候,对方都想要玩一手换个皇帝。
哪怕刘虞当时拒绝三连,都差点没拦住袁绍的强人所难。
而他们两人之间的决裂,这件事情在其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陆离看向袁绍:“董卓虽死,除恶却未尽,朝中仍有奸佞,便是上天庇佑,陛下又如何能够称好。”
袁绍意有所指导:“到底陛下年少,纵然提前加元服,亦难亲政,以至于大权旁落,祸患繁多,此实为我大汉风雨飘摇之祸根。”
这话听起来有点不臣之心,但也可以解为在期盼陛下长大亲政。
陆离笑道:“袁州牧此言差矣,陛下固然年少,可少年总有长成之日,纵然几经流离,到底本心未改,君不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有苦在先,加以磨砺,方成大器。”
事实上要不是陆离还有点礼貌,不想拿着已经死去的人说事,这个时候拿出对方曾经想要立的刘虞来说事,绝对能够将袁绍堵个半死。
毕竟陛下年少,几番在奸佞手中挣扎,但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呢。
反观本初兄你之前想要选择的刘虞,他倒是老大不小的一个成年人了,现在都已经埋到地里去了,杀他的人还正是如今跟你战个不停的公孙瓒。
本初兄,这事你怎么看?
第109章 惊世骇俗
继含含糊糊的蝗灾问题,相互“刺挠”的皇帝话题之后,陆离跟袁绍两人不由有些冷场。
虽然陆离的谈判任务压根没有进行完,但有些任务属于隐藏款的,不可能上来就大大咧咧说个明白,而且大老远来一趟,也不是只见这一面的。
如果此刻只有他们两个人,这场子可能还不会这么冷,可因为除了他们外还有不少其他人,这反而是热闹不起来了。
而有的冷一旦开始了,就只会越来越冷。
众人想象中的破镜难圆是真的,但相看两厌却不曾真正上演。
或许是因为彼此都有所克制,两人表现出来的大体就是一个买卖不成仁义在的体面。
面对这份体面,袁绍帐下不少人都放下了心。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