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视线不同声色的划过如今已经变成同僚的庞统,伯安,一如既往的好眼光啊。
对于自己被撬了墙角毫不知情的刘备早就跟自己的新野战败大部队汇合了,此番他们这边败于曹操之手,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以说将刘表给坑死了,将荆州坑给了曹操大半。
大家都是有道德的人,见到算是苦主的刘琦,不免对此惭愧一二。
而正如庞统所预料的那般,刘琦是准备去江夏找黄祖的。
黄祖也算是刘表神奇防御的重要执行人之一了,而且很神奇的是,他明明靠着自己硬抗了孙氏父子三人的进攻,偏偏在如今的名将排行榜里依旧没有多高。
明明战争是以胜负来定高低的,孙坚死于他之手,可偏偏他们俩人一比较,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压根比不过孙坚,能赢纯粹是因为运气好。
孙策与他交战没能杀死他,人们也不觉得他胜过孙策,依旧觉得是他运气好,好像但凡孙策没有死,再打一次绝对能够打下来。
如今孙权打他没有打下来,大家依旧不认为这是因为他乃当世名将,都觉得他是占据了守方优势,以及孙权本人年轻能力还不够。
对于刘琦想要去江夏,这选择打眼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毕竟那边有兵又有忠于刘表的将领。
只是如今孙权正在进攻江夏,万一曹操也跟过来,他们到时候怕是要腹背受敌的。
孙权与黄祖之间是一种杀父之仇,化解不了。
刘琦与曹操之间也算是一种杀父之仇,化解不了。
所以表面上看,他们似乎与哪一方练手都不行,而到时候若是曹、孙联手,又当如何呢?
可不去江夏,其他地方不是对于刘表的忠诚度不够,就是战力不足,去了也是白去。
当然了,这是对于刘琦而言的,可若是加上刘备这边的兵力,找一可守之处,曹操那边非有十倍兵力,绝难轻易攻下。
可惜刘琦显然没有这个意向,而刘备这边要是跟刘琦分开,真找到了那样的城,怕是要先想想如何攻下才行。
其实将刘琦送到之后他们赶紧走,或者干脆分出一队人送刘琦,大家各走各的也行,可若真的这般做,那刘备也就不是刘备了。
待到他们到达江夏黄祖处,曹操那边已经拿下了南郡以及江夏郡的几个县城。
其中有暴力攻破,也有内部投降,诸葛亮看着相关军报,其中表露出来的对荆州当地的熟悉,倒是让他忍不住想到了一人。
不是蔡瑁这种本地将军,毕竟对方虽然不能说没有水平,但水平确实不曾到达这个地步,诸葛亮想到的是庞统。
刘备听到对方提起庞统,这个名字对他而言也不陌生。
当初水镜先生对他介绍人才的时候,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诸葛亮便是卧龙,而庞统则是凤雏。
当时他对着司马徽问这俩人的情况,对方说了诸葛亮的,提起庞统只道并不在此。
如今,竟然被曹操得到了吗?
不知道为什么,刘备有种失去了很重要的存在的感觉。
那感觉来得莫名其妙,又仿佛深入人心。
诸葛亮看着刘备仿佛在那里愣神,轻声提醒了一句:“明公。”
刘备立刻回神,如今正是刘备阵营一小撮人在讨论日后发展呢。
刘备自省道:“是备一时失神,孔明且言之。”
诸葛亮没有追问刘备为何走神,也没有继续说庞统的事情,他道:“曹孟德如今欲攻江夏,孙仲谋对江夏亦是觊觎已久,此地于我等实非久留之地。”
刘备忍不住皱眉:“那孙仲谋,难道便不知晓唇亡齿寒的道吗?”
诸葛亮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便是孙仲谋知道这个道,黄祖他也是绝对要杀的,而别管是他们还是刘琦,似乎都不能推着黄祖去死,那是不义之举。
再者说,唇亡齿寒也不是用在这个时候的,便是不提杀父之仇,谁都看得出来刘琦这边是很难守住的,根本做不了什么缓冲地带,也根本提不上是“唇”。
最后不管是孙权得到了江夏还是曹操得到了江夏,又或者他们一人一半,反正看着曹操那个架势,日后早也是有一战的。
刘备:“以孔明之见……”
刘备的话还不曾说完,外面有人前来通报,刘琦来了。
刘琦到了就直接来到刘备面前一拜,在对方搀扶自己的时候紧紧抓着刘备的手:“玄德公可是要弃我而去吗?”
这话说得其实很没有道,毕竟他们两个本也算不上是什么绑定关系。
但看着刘琦这个样子,不像是要搞什么道德绑架,慌张无措中满满的尽是真情流露。
他不能说是什么蠢人,但也说不上是什么特别明白的人,非要说的话,是实打实不带有任何自谦性质的中人之姿而已。
这种资质放在太平时期,搭配上一个好家世,收拢几个聪明的门人,倒未必不能平安顺遂的过完这一生。
可若是换到这个时候,可就不一样了。
刘备没有承诺什么,只是问刘琦此来为何?
刘琦被刘备拉着坐下,面上带着几分不确定:“如今孙权几番进犯江夏,曹操又携重兵而来,琦心中惶惶,盼得指点。”
刘备自然是安慰刘琦的:“黄将军为守城名将,有他在,公子不必如此惶惶。”
这话说的倒也不错,可刘琦听闻此话却表现出几分欲言又止的犹豫来。
他当然不会对刘备说黄祖的坏话,人家在刘表死后还好好的守着江夏,没准备像谁投降,见他跑过来也是没有半分犹豫的就接纳了他。
都做到这个份上了,你要是还在背后蛐蛐人家不好,那你这人未免也太没有良心了些。
可是兵家大事,粮草之重数一数二。
现在南阳、南郡尽数为曹操所得,江夏亦有县城为曹操所获,仅凭一郡之力支撑战事,只怕到时候底下不堪重负,干脆便倒向别人了。
第231章 进退两难
面对一屋子人或明或暗的注视,刘琦现在个人是有些迷茫的,他看不到前路在哪里,而后路的话,早在他离开襄阳之后,似乎也没有后路可言了。
他听说过自己父亲临终前对陆离交托家眷的事情,可先不说他父亲是自愿还是被自愿,自己在不在这个交托范围之内就是一个问题。
陆离信托还是很有口碑与公信力的,但再有口碑与公信力,若是压根搭不上边,那也是白搭。
刘琦现在不只是处境艰难,事实上他在江夏本身也是很尴尬的一个地位。
说白了,他就是父亲的长子,压根不是什么继承人。
便是继承人,他父亲也不是什么地方诸侯,荆州不是什么他们家的诸侯国,他只是一个在这个地方任职了一段时间的地方官员。
虽然现在世道不一样了,很多的地方官员跟地方诸侯也没啥区别了,可这种事情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所以也不存在什么父死子继的说法。
君不见皇室那边的继承问题都闹得一团乱,现在的天子,过去的天子、如今的弘农王,他们如今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大家懂的都懂。
黄祖现在愿意给他一个面子,就已经算是对刘表很忠诚了,而就算他不给他面子,也没人能够说出什么来。
现在黄祖显然是愿意给他一个面子的,但这个面子或许能够确保他衣食无忧,确保他得到一定的尊重,可不说别的,但凡他想要在黄祖这里搞什么当家做主,甚至哪怕只是插手军队的事情,黄祖怕是第一个便要不答应。
这里面不只是黄祖对兵权的掌控欲强烈,更多的就在于刘琦只是刘表的儿子而已,不说黄祖本也没有必须臣服于他的说法,刘琦也没有这个让人臣服的本事。
天子尚且受制于人,何况他一个小小的州牧之子,要名分没有名分,要能力也没有多大的能力。
他不是文武出众,可以在危难关头力挽狂澜,为其他人所不能为之事的英雄。
现在被人问到以后准备怎么做,有什么打算,刘琦沉默难言。
他看了一眼刘备,又看了一眼诸葛亮,这俩人一个是主事的,一个是最聪明的。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