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如今是曹操势力正盛,如何不算是天时已至呢?
曹田显然便是如此想的,所以才有了这一封信。
陆离思索片刻,拿着信便直奔曹操而去。
他到之时,郭嘉与荀彧、荀攸都在,正好省了不少找人的时间。
他们几个可以开个小会先判断一下,可以再召集更多人来具体分析。
事实上如果这里只有曹操一个的话,八成就是陆离将利弊分析陈述一下,要么曹操拍板决定,要么就是说“容我三思”。
当几个人都看完这封好似暗示“天时已至”,实则在说“青州上下喜迎王师”的信,不免向陆离问道:“这曹有牧为人如何,可能信否?”
陆离与对方实际相处的时间不过几年而已,如今更是许久未见,但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互为帮凶了,有着同样秘密的人往往不会轻易背叛。
不过人心易变,陆离也没有说什么他一定是可信的,他只是说:“昔日与其相交,私以为当称君子。且袁绍势盛之时,他不曾相投以设诈,此时明公胜算更大,如何会反投袁氏?”
第182章 热闹非凡
陆离虽然没有斩钉截铁的做担保说曹田一定可信,但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显然都是偏向于相信曹田。
又或者说,若不是他相信曹田,今日压根不会在得到信件之后跑来找曹操。
他说对方是君子,这是人品上的信任。
分析对方没有帮着袁绍使诈的可能,这是现实利益上的相信。
当然了,考虑到万事无绝对,乱世多奇葩,也不能排除对方在袁绍势力强大的时候没有投靠,那是因为对方挤不进去,现在想要雪中送炭冒险赌上一把的可能。
但是这个可能该怎么说呢,真的一点都不大。
官渡之时,曹操虽然比原定历史上强大不少,但总体而言依旧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役,而在这其中,袁绍的缺陷在不少人眼中可谓是暴露无遗。
都看得出来对方不是什么隐藏特别深的潜力股了,做什么要放着近在眼前的捷径不走,反而跑去提心吊胆的雪中送炭。
这玩意要是送错了,失去的可不止是金钱又或者前途,还有命。
除此之外,按照陆离对曹田的了解:“单以其之能,治一郡之地倒无不妥之处,可若要串联青州上下,怕是不易,想来有借明公之名,方得青州云从之,人心齐向明公,不可轻拒也,望明公三思。”
说白了,按照对方的能力,他要跟其他人说,你们跟着我干吧,大家八成不会会他。
若信中“青州上下多有心向曹公之人且被他知晓”为真,八成就是他跟其他人说,兄弟们,我这里有门路能投靠曹公哦,干不干?
曹操这要是拒绝了,那群人可能会怀疑是不是曹田一开始就在吹牛逼,实际上压根没有什么门路,也可能想要借着他们一群人的投靠当门路,只是最后还是没能门路上。
反正别管是不是曹田不靠谱,他们本身有投靠别人的意思被人知晓了并且最后还没有投靠成功,这个结果真的怎么看怎么让人对曹田杀心顿起。
别的不提,这份名单放在对方脑子里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把柄。
而真要论的话,比起曹田拿着自己的性命去吹牛结果吹拉了,大家其实更有可能认为曹操是真的没打算接受他们,日后曹操若再想要得到青州,那群人想起这次的拒绝,怕都要在心里打个问号的。
陆离说完了情报的可靠性,以及拒绝可能带来的后果,郭嘉则说起了这般做可能得到的好处。
能够得到青州一州之地这是实打实的好处,却也是最浅显的。
于自己这边而言,只要布置得当,完全有机会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对己方士气的一大激励。且曹操当年收纳了不少青州黄巾,“故土”可是埋藏在中国人DNA里面的重要存在。
要判断一件事情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真的有好处是一方面,对敌人有坏处则是另一方面。
而这件事情对于敌方而言的坏处什么什么呢?
曹操得到青州之后不说对袁绍那边造成的压力,也能更进一步的对冀州进行压缩包围。
更妙的是,青州若是到了他们手里,袁绍那边本就已经动静不小的继承人之争,怕是要再上一个台阶的。
郭嘉道:“昔袁绍与公孙瓒争于青州,是其长子袁谭助其胜公孙瓒一筹,青州若在,自为袁谭之功绩也。”
青州在这是一份功绩,可若是失去了,那就是一大败笔了。
毕竟当年青州是派你去处的,结果这般轻易便被曹操给夺走了。袁绍不会愿意反思这是自己之前的失败失去了人心,他更可能认为是这个自己本就没有多顺眼的长子没有处好。
当年说是帮忙夺得了青州,怕也是一个面子工程而已,甚至大家看得都是袁绍的面子,而非他袁谭真有本事。
这争夺之事,看的不是谁更厉害,而是双方是否势均力敌。
有来有往、强弱相当那才能够争夺起来。一方碾压另一方,这到底还有什么争夺的必要呢?
目前袁绍嗣子中参与继承人争夺的,是长子袁谭与三子袁尚。
袁尚虽然有袁绍的偏爱,有得宠爱的母亲在袁绍那里吹枕边风。
但如今袁绍本身威望大减不说,他还在这种情况下犯了一个跟刘宏当年一样的错误。
人人都知道他更看好袁尚,可是这份看好却并未成文发布,只是一种心照不宣而已。
就好像当年大家都知道比起刘辩,刘宏更加属意的继承人是刘协,可因为刘协不曾被明明白白的立为太子,到底还是让刘辩登上了帝位。
这要不是董卓行废立之事,刘协这辈子就真的注定要远离皇位了。
而袁绍比刘宏更加糟糕的是,刘宏当年除了陆离因为前世见闻早早知道对方活不长,其余人还当对方正值盛年,继承人就算是含糊不清一点,大家也都觉得自己等得起。
权当是陛下愿意给自己嫡长子一个成长的机会,又或者是陛下在等着皇子协成长起来再立储。
可是袁绍呢,如今他本身年纪就不小了,一番打击之后肉眼可见的状态差劲,谁知道他还能活多久啊。
明明先帝的前车之鉴就在10年前,当年他还是亲历者甚至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现在轮到他了,真的一点记性都不长。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他看好幼子却又不曾明立幼子,这份看好都不免要打上一个问号。
袁尚最大的依仗——虚无缥缈的不确定父爱,相比之下,袁谭的依仗更加实在,实打实的长子不提,功绩那也是明明白白的有——青州。
可以说这场争夺中,要不是袁绍喜爱太过,目前的袁尚压根跟袁谭站不到一个台阶上。
有句话说的好啊,这家大业大的人家,从外面杀,一时是杀不死的,需得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曹公诚不欺人,嗯,此处曹公为曹雪芹。
曹操看着自己的几位心腹,中间帮忙串联青州上下的人可信度很高,得到青州的好处与坏处都说清楚了,再这样的情况下还不能当机立断的,那绝对不会是曹操,那是袁绍。
本来很多人还可能觉得袁绍不至于如此,但自从官渡之战后,没有人这样认为了。
好的名声建立起来且维持下去是不容易的,但是坏的名声一旦出现了却会非常稳固,甚至会随着传播越发不堪。
当然了,不堪到一定地步还是会出现一定的触底反弹的,袁绍便是败给了曹操,先前坐拥四州之地的北方霸主那也不是假的。
他只是败给了曹操,曹操都还没有说什么,许多无关紧要的人便按耐不住的开始发表各种看法了,这种让袁绍生气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倒是助力了曹操。
没有学习老朋友的意思,曹操很快便做出了决定,而这一次陆离不再是留守后方的人了。
虽然这几年一直在当后方留守人员,但陆离也不是没有随军经验的人。
最早在乐安郡统领兵士清扫黄巾残余与部分豪强不提,后面跟着刘宏去参加“无上将军”的军事真人秀也不算,他当年也是跟着袁绍参与过讨董联盟,跟着曹操进行过征讨青州黄巾,也跟着吕布去与曹操汇合攻打徐州的。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