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公元177年,亦是东汉熹平六年。
据《后汉书·孝灵帝记》记载——夏四月,大旱,七州蝗。
蝗虫,蝗灾,古今皆闻之色变的存在。
虽然它在现代是餐桌上的一盘菜,可是当成群成片的蝗虫成灾,那种蝗虫跟餐桌上的可不是同一种。
因为当初陆乔选择的隐居地点不错,他们倒也不必担忧旱灾。
都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可足够雄厚的资本就是能够在破败中造出一片世外桃源。
陆离是被保护的一员,哪怕是种地养鸡,有着足够工具,春耕时期陆乔还能牵来牛,他的种地跟一般农人的种地所付出的劳力是绝不相同的。
与现代的生活自然是没法比,跟那些奴仆成群的世家子弟也够不上,但是陆离早在现代就因为家庭原因学会了知足常乐。
生活在“世外桃源”中的陆离并非不知外界疾苦,可他知道又有什么用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现在显然不是后者。
至于心上的同情怜悯,那恐怕还不如张角的一碗符水有用。
陆离看得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没觉得自己穿越过来就能秒天秒地、救苦救难。
可架不住他爹是真的去做了一把大善人,扶危救困、施粥赠药,这种好人好事跟自己亲爹搭配起来怎么就那么奇怪呢。
陆乔:“为父在你看来难道是那么冷酷无情的人吗?”
事实上在陆离看来,对方不仅是冷酷无情,还自私自利,甚至带着些许反社会色彩。
不仅如此,别看陆离心中称呼对方为亲爹,可实际上自己到底是不是他的儿子,陆离是不确定的。
他虽然是胎穿,但是婴儿刚出生是什么状态懂的都懂,他不曾见过生育自己的母亲,来到人世后在一片沉默中被抱离对方身边。
再次有意识的时候,他已经跟陆乔一起离开了陆氏。
这些年除了陆离问起,对方半分不曾提过陆离的生母。
而陆离问了之后得到的答案是什么呢?
——“你就当她死了吧。”
哪怕是在父权、夫权占据上风的古代,这个回答也是相当炸裂的。
一位父亲能够在孩子问起母亲时给出这样的答案,你能对他有什么指望。
没啥指望的情况下突然见到对方办人事,这还不允许别人惊讶一下了。
陆离:“大人自然不是冷血无情之人,儿只是备受鼓舞、振奋难言。”
陆伯岧面带笑容的口吐虎狼之言:“你呀,还是太年轻,不懂得有些话骂出来才会让自己痛快,憋屈着只能越来越憋屈。”
陆离的脑袋上缓缓打出一个问号。
在阅读解题目上,他一直都是接近满分的,所以如果他没有解错的话,对方这是在教他怎么骂他吗?
他爹真的是越来越癫了,但不得不说这个心态实在是很让自己舒服。
就前世那个家庭环境都没留下什么特别的童年阴影,陆离自认已经很开朗了,可陆乔总能让他意识到什么是一山更比一山高。
要是自己真的能活成陆乔这样,他都不敢想自己会是多么活泼开朗的小男孩。
都不说别的,有这样的好心态,长寿的必备条件立刻满足一项。
反正陆离是没见过哪个长寿之人是天愁绪满腹、郁郁寡欢的。
所以面对这番教导,他自然是真心拜服:“大人所言甚是,儿受教。”
当然了,受教是受教,直接骂人还是没有的,毕竟他不是那么没有素质的小孩。
哪怕他这个年纪已经称不上小孩了,君不见他爷爷都给他送女人了,但放到现代,他这个年纪还是初中生呢,这不是小孩啥是小孩。
就要当小孩,就要当小孩。
自认还是小孩的陆离不曾被溺爱。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然后起字,当然了,如果有特殊情况也不是不能提前起。
可陆离一不是要外出求学、与人交际,二不是亲爹要完,陆乔却在这样一个情况下很突然的说起了给他起好的字。
陆乔:“当日你说诸事不易,求生最艰,为父深以为然,便字伯安如何。”
虽然对方问了一句“如何”,可陆离怎么看对方都不像是能够跟自己商量的样子。
陆离试探道:“我以为大人不喜欢‘伯’字。”
陆乔点头:“正因为不喜欢才要给你起啊。”
对方的直气壮让陆离沉默一瞬,他悟了,用现代的话来说,对方这是自己淋过雨,所以也要撕掉别人的伞。
伯安,这个字如果不结合陆氏的情况,那自然是个好字。
可如果结合一下,这个字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招娣你要平安活着啊。
陆乔怎么想的陆离不知道,但这样一联想,陆离都有点想笑了。
往好处想,就将它当成网名,是不是还挺幽默的。
成吧,招娣……咳咳,伯安就伯安,其实也挺好的。
反正就算自己觉得不好对方也不会改,那么为什么要为难自己。
一个字而已,就算真的就叫招娣你要平安活着啊,自己固然会被嘲笑,给自己起了这个字的亲爹难道会被夸赞?!
第12章 爱国之心
东汉末年的天灾人祸那不是说着玩的,仅熹平六年,夏天旱灾蝗灾,冬天又来了地震。
陆离不是专门研究历史的,也对地灾害没有特别深入的研究了解,只大体听什么王朝兴衰与温度周期有关,比较著名的有明朝的小冰河时期。
至于地震,也许是板块运动搞出来的地震带,反正他记得清楚的是日本就在地震带上。
这些东西陆离大体有个印象,也不确定是真是假,毕竟那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穿越啊。
不过具体原因是什么其实不重要,因为你知道也改变不了什么,难不成你还能去阻止板块运动,还是说你能改变地球温度变化?
借用荀子的说法: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当今是一位怎样的皇帝呢?
引用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说法:“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当今正是“桓、灵”中的灵。
虽然这个时候诸葛亮好像还没有出生,但未来的他对如今在位的这位皇帝的评价还真的不能说是假的,不过也不完全真。
朝中有小人吗?
那自然是有的。
别说王朝末期,就算是王朝鼎盛时期,就算是千古一帝的麾下,也是会有小人的。
这位未来谥号为灵的帝王,你说他无能,哪怕他又是裸游馆,又是收钱才让你当官,活像是现代某些建议打工人付钱工作的专家,但人家确实是妥妥的实权皇帝。
很多穿越者穿越到跪坐的朝代,总喜欢将板凳搞出来。
事实上改变了古人跪坐习惯的正是由灵帝引进的“胡床”,也就是说,对方才是那个在跪坐时期搞出小板凳、马扎的存在。
可这又怎样呢。
“乱而不损为灵”——国家乱了,但是还没有伤害到根本,身为国君而不去治。
他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完全不作为,他只是作为的不够,还夹带着些许任性肆意,而这些到了后继者那里直接变成了完蛋。
更加详细的情况陆离其实也不够了解,这段历史足够精彩,可他并不怎么感兴趣。
小学初中的时候看过四大名著,但《三国演义》记得最扎实的也就是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等的出名内容。
很多实际情况还是他来到这个时代后才了解到的,而很多东西也是通过对比着脑海中的大概了解与实际情况推测出来的,准确度都要打个问号。
比起历史内容,他在现代看的更多的反而是各种由野史作为依据的洗脑包,毕竟正史哪里有野史野呢。
系统给的各种学习任务,提供的各种学习资料,哪怕是那些珍贵典籍,也绝对是这个时代拥有的。
至于未来的,即便是明天就会被写出来,今天也不会给你。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