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离:“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1】
第211章 不如远矣
哪怕前不久刚刚被刘备打了一发直球,现在面对就差将话直接跟他撕开了说的陆离,刘表该不适应还是不适应。
而且刘备打直球,你也这么直接,我看你俩分明有染,刘表心中愤愤。
其实陆离说的这句诗,可以说是送别诗,说是送别孩子可以,说是送别友人也行,但此刻陆离拿出来跟刘表说,分明是在帮着刘表的孩子送别刘表这位父亲。
只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这是说两个人乘着孤舟向远处漂流,我深深思念你们,我的心中为了你们充满忧愁。
可放在他们这个情境下,就不能光看字面意思了,你得看隐藏的意思。
这是他送别孩子吗,这分明是在说,刘表你年纪不小了,你说你要是走了,你难道就不担忧自己的儿子日后该当如何吗?
虽然我也清楚自己不可能长命百岁,但你这般直接问我死了之后会不会担忧孩子,是不是有点过于不礼貌了。
是威胁吧,你是在威胁我是不是。
刘表看着陆离脸上带笑,好像就是单纯的在跟自己进行某种友好讨论,半点交浅言深的边界感都没有,好像他们已经是关系好到可以随意谈论这种事情的存在了。
陆侍中,你的礼仪在哪里?!
但是想想看,当初还在当郡守的时候,都能写那种文章给他们陛下看,好像又不奇怪对方会有这般表现了,他陆伯安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真正守礼的人。
毕竟当初谁不知道他们陛下在那种事情上向来荒唐,可偏偏陆离还写“人力有数”这种话。
类比一下的话,就好像是陛下在说自己可以一夜七次,陆离却一本正经的上书科普人根本做不到这样。
真的只要想想,都觉得很窒息,谁能想到偏偏两人当时隔着州郡还偏偏能看对眼呢,他们陛下好像半点被冒犯的感觉都没有,还颇为欣赏的拿出来分享。
刘宏:陆卿说的是普通人,朕是天子,为什么要代入普通人?
陆离一开始在乐安郡的时候或许不知道,但是等到当了侍中,显然很看清楚了刘宏的这种想法。
可惜他并不知晓刘表还有这方面的疑问,不然……不然他也不会帮着对方解答的。
“灵”字已经足够盖棺定论了,没有必要让他再给刘宏的身后名添上一笔。
陆离说孩子,刘表索性也说孩子,考虑到陆离没有孩子,刘表看起来对陆离充满信心的说:“伯安若是有心,想来很快便能知晓真正为人父母是何感觉了。”
总之别在这里虚空模拟孩子了,陆侍中你魅力这么大,赶紧找人帮你生去吧。
这话虽然是刘表有意转移话题,但他说得其实也挺真心的,不说陆离压根不是什么穷小子,便是他真的是个穷小子,靠着这张脸也不愁饭吃。
他们大汉可不忌讳这种事情,当年曲逆侯(陈平)不曾发迹的时候就吃过软饭。
面对刘表有意转移话题的行为,陆离好像之前的话真的就是无意间说到那里一般,叹了口气婉拒了对方的好心提议:“离素来不讨人喜欢,且我陆氏传承一向艰难,有今日,可能便是天意吧。”
“天意如此,何能强求?”
说着,他看向刘表的目光中隐约带上了几分羡慕:“如使君这般的人,想来是不懂这些苦楚的。”
刘表:……
如果这是表演的话,伯安你演的真的挺真的。
刘表一时之间竟有些无语,还不等他说什么,便听到陆离长叹一声。
这一刻,刘表的想法,与当年在洛阳被董卓宴请后听到对方叹气的陆离高度重合。
刘表:表演要开始了吗?
刘表配合了对方的表演:“伯安何故叹息?”
然而他配合了,陆离却没有配合。
刘表以为对方会说“我为使君而叹”一类的话语,谁知道对方听了却只是轻轻摇头:“劳使君忧心,是离失礼了,不过想起些许旧事,情难自抑而已。”
虽然觉得这个时候才想起失不失礼的事情是不是有点迟了,但是陆离没有按照套路来,刘表心里是真的别扭啊。
今天的一切怎么都跟他想象的不一样呢?
刘表心里想着说不定还有后文呢,结果陆离话锋一转,感谢起他给自己推荐的司马徽。
陆离:“水镜先生当真世之奇士,于荆州交友广泛,于我多有帮助,与之同游,只觉如沐春风。”
刘表点头应下了,顺便说了句无需客气,然后继续等待后续。
但后续依旧不曾等到,陆离开始细数他们荆州到底有多少人才。
刘表:家人们谁懂啊,有人挖墙脚挖到了眼皮子底下,挖完还要摆出来跟你秀一秀。
如果这是有意让人生气的话,刘表得承认,陆离做的很成功。
哪怕有那样一张好看的脸,也遮掩不了对方气人的本事。
至于如沐春风什么的,有没有可能不是他这个人让人觉得如沐春风,而是他跟你相处的时候让你感到如沐春风呢?
刘表回忆了一下自己当初亲自登门求才的经历,反正就算戴上滤镜去回忆,也完全没有找出什么如沐春风的痕迹。
当然了,如果此刻在这里的人换成是刘备,说不定会跟陆离很有共同看法呢。
刘表的心情称不上美丽,他听到对方说荆州被他挖墙脚的贤才不够,还要拿出曹操已经拥有的贤才出来显摆,那就更加不美丽了。
有完全归属于曹操的,如荀氏叔侄、程昱、郭嘉等人,还有虽然不算归属于曹操,但也是给曹操办事的,比如说孔融。
星光熠熠的一大堆人,可实际上陆离这番举例里面真正的重点人物反而是孔融。
陆离:“文举于北海一败,受招贤令至许昌,今任少府之位。”
好像只是简单介绍了一番孔融是怎么来的,来了之后又有怎样的待遇。
可这个人选本身就很特别,来历就更是特别了。
孔文举在北海一败,正是败在了袁绍的长子袁谭手中。
人家袁绍的长子,年纪轻轻便能帮着父亲与各路英才相争、夺得青州。
当初但凡袁绍没有搞出什么偏爱幼子的事情来,让对方顺利继承自己的位置与遗留的一切,说不定现在还在跟曹操那边耗着呢。
再看看自己的儿子,一个两个的都不怎么争气呢。
明明都是乱世里面长起来的,可不知道怎么就长成了一副承平时期家里不成器子弟的模样。
这种存在放在承平时期已经很令人头疼了,放在这种乱世,那就更加让人心里难安了。
陆离还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浅浅的提了一下孔融而已。
可架不住刘表草木皆兵,再加上日夜脑补着陆离的目的,压根不用陆离自己说,他就已经自己脑补帮着陆离说完了相关话语了。
陆离虽然没想到事情能够省事成这样,但这般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对方自己想出来的,说不定比自己说出来效果还好呢。
毕竟很多事情就摆在那里,又不是陆离胡编乱造出来的。
刘表自己的儿子,他难道还会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德行吗。
谎言难以破防,真相才是快刀。
若他此刻是刘宏那种我死之后管他洪水滔天的性格,又或者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那么哪怕陆离前面有铺垫,此刻也压根不会立刻便联想到袁绍的儿子身上去,更不会对比之下得出自己儿子其实很没用的真相。
但刘表到底是刘表,他可不像自己那群儿子那般无用。
刘表也叹了口气,顺着陆离的话表达了对曹操的羡慕:“司空手下人才济济,非我等可及,官渡之战,更是威名传于内外,天下莫不仰慕非常。”
他问陆离:“伯安可知当年官渡详情?”
这要是还在交战,军中每天吃什么那都是最高级别的机密。
但是在战争已经出了结果,且都过去好几年了,这里面的事情便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不过能说归能说,陆离也不能啥都往外说:“离当时未在官渡,不过知晓一二而已,不敢言知之甚详。”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