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换角度想一想,如果刘协真的拥有实权,他可能就不会动这两铲子了。
刘备抛开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扎扎实实的干了起来,天子不必挥汗如雨,他本来也是不必的,但他做了就做的认认真真,半点表面功夫、敷衍一下的意思都不存在。
刘协一开始动完两下就在旁边看着,可是看久了,他也真的学着刘备的样子动起手来。
杨彪听说了宫里发生的事情,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评价。
要说陛下这般做不好,天子重视农事如何不好呢。
可若说是好,再好的事情宣扬不出去,如何称得上好呢。
在这方面,他们陛下比起陆侍中可差远了。
别管对方是主动宣传,还是自带东汉版本热搜体质,总是被动的被人宣传,但至少对方做过的那些值得称道的事情,就没有一件事“锦衣夜行”过。
做了就得说,说要说得让全天下都知晓,这才是一件事情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与好。
————————————————————
司空府。
今年因为有着两位模范代表与特级演员助阵,春耕进行的如火如荼,别的地方不谈,曹操的地盘内,较之先帝时期可好多了。
但现在这个世道永远不可能给你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而作为有进取之心的人,本也不会一动不动就光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会这样做的是刘表那般的守成之人。
曹操的精英谋士小团体被叫过来,针对吕布那边送来的一封关于袁术如今情况的信展开了讨论。
对方那边如今的情况也很是简单,称帝后人越发骄狂,春耕时期不忙农事、反而忙着大兴土木造宫殿,骄奢淫逸此刻像是为袁术量身定做的词汇,对方如今的情况简直太贴词了。
不仅如此,他本人帐下的文臣武将,在他当初硬要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有一波不赞同了。
现在对方搞这一套,除了不赞成还能干什么呢?
这一不赞成,就付出了两条人命。
第136章 新的任务
信虽然是从吕布的地盘上以吕布的名义发来的,但明显是戏志才写的。
里面除了明面上袁术那边的各种情况外,字里行间也隐藏着些许关于吕布态度有些反复的提醒。
这事放在别人身上可能都要怀疑一下是否存在什么误会,但是放在吕布身上,没毛病,这就是吕布能够做出来的事情,包不冤枉人的。
吕布态度反复一点没让人觉得不对,相反,对方一直老实了这么久,才让人心里捉摸不透呢。
陆离这个牵线人面对这种情况也挺无奈的,所以这就是当初他为什么非要跟曹操提前知会一声,听对方意见的原因所在。
这也就是在东汉,放在秦国的话,任谁都不会去给吕布当举荐人,包被连累的。
便是他跟吕布有着能够托付家眷的交情,这个时候也没什么信心在曹操面前帮忙打包票。
他只能委婉的表达奉先天性质朴,易为人欺。
——这就是个傻孩子,老好骗了。
所幸当初这事是曹操自己拍板的,所以也不会来找陆离要什么担保,当初既然眼馋人家的本事接纳了人家,自然也得接受对方“特别的性格”不是。
况且戏志才只是在信中说了有这个倾向,这就说明那边的情况还处于一个他能够劝得住的阶段。
而且现在最重要的不是吕布怎样,当然了,也不是完全不重要,毕竟当初给他安排的地方跟袁术那边挨的挺近的,他要是真的被那边拉过去了,对自己这边打击也挺大的。
但现在更重要的,是要不要对袁术动兵。
这事要是放在原定轨道上,压根就不算是事情,什么春夏不轻易动兵,乱世谁还讲究这个啊。
但现在还是要讲究一下的,毕竟前脚刚表现了自己这边重视农事,后脚就要在春耕时期动兵,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郭嘉上前道:“袁术此人素来心高气傲,非可自持之人。欲望一起,便难自控,稍有火势,无需风助立刻便涨,如今所辖之地已有怨言,无需日久,必然人皆生怨。”
“人心一失,何人不叛。届时出兵,攻取更易,上下何人不喜迎王师。”
总结为,袁术那人自制能力不行,咱们就等着袁术那边搞得天怒人怨、人心尽失,然后可轻易攻破。
陆离对此却有不同看法:“人心之变,毫厘之间,我等早日出兵除逆,乃是顺天应民,为救世之人,可若是等待日久,此地自反,我等再去,便是不劳而获之匪。”
“况天下皆知司空爱民如子,迎奉天子以讨不臣,义兵如何能冷眼旁观百姓受难而不救。”
“放于利而行,多怨。”【1】
两人各有各的道,倒也无所谓对错之分,前者以减轻己方牺牲为主,后者让自己这边站上道德制高点获取大义名声。
但在出兵问题上,两人意见还是很一致的,都是主张出兵,只不过主张出兵的时机不同而已。
能被曹操收纳进这个谋士小团体的,不仅人人都自有才能,在大方向上跟曹操的步调也都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主战派。
谁都看得出来曹操今日找他们来,商量的就是如何出兵的事情,自然不会跳出来说什么出兵不合适。
况且除去春耕时节这个点来看,这次不出兵简直就是眼睁睁看着错失良机。
如今袁绍那边的势力扩张已经接近四州之地,眼看着没办法再扩张了,毕竟再扩就要去跟胡人抢地盘了。
以后世的眼光看地盘,那自然是越大越好,没有一寸土地是不存在价值的。但是以现在的眼光看,胡人那边的地盘虽然不小,但也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吸引力,哪里比得上中原内地呢。
而当袁绍向北与向着东西无法扩张之时,挡在对方南边的曹操会面临什么,似乎不难想象。
尽管袁氏兄弟两个的不合持续了几十年了,但到底他们还是兄弟,此刻若是不翦除一方,到时被前后夹击可就不好了。
况且在北方强势扩张地盘的时候自己这边不动,那就是在放任敌人强大而无为。
陆离与郭嘉两个出现了分歧,程昱则有另一种看法:“先前刘玄德于冀州袁本初处,遇对方问攻袁术之事,既然袁大将军有意,何不以刘玄德为使,以冀州之兵为先锋。”
陆离不由看了程昱一眼,这计策明晃晃的是程昱舞剑,意在刘备啊。
烛之武退秦师谁不曾听闻呢,如今对方这是要让刘备去劝说袁本初当秦伯,帮着晋侯(曹操)攻打郑伯(袁术)。
能成了对曹操自然是好事,成不了袁绍一怒之下将刘备给杀了,那就更是好事了。
刘玄德,又是名士又是宗室,buff叠的不要太满。
陆离老早就看出来了,程昱对刘备的防备简直比自己这个穿越者都足。
这倒也无关对方喜不喜欢刘备,这完全就是对方看出了刘备潜力非凡,绝非常人,甚至预言般的认准了一旦放过对方,此人必是曹操大敌。
就这份看人眼光,陆离是真的相当服气的。
他觉得换成是自己,又或者说换成是并无后世相关记忆的自己,他还真不一定能够如程昱这般精准判断。
但不管他们看得准不准,计谋好不好,最后拍板做决定的还是只有曹操。
尤其是在对付刘备这种气运之子的事情上,别人怎么着陆离不清楚,但就他自己这个不受欢迎的黑户状态,不借曹操的势,是真的不成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人分明是曹操的敌人,对方如果真的顾忌这个、顾忌那个不愿意动手,那他也没有必要皇帝不急急死臣子不是。
曹操在听完他们三人的说法后,看向了一旁的荀攸,显然在等待对方的看法。
荀攸给出了第四种看法:“自古有助纣为虐之人,袁公路得传国玉玺而称帝,玺从孙伯符手中而来,此时对方正在其后。
又有刘表,汉室宗亲,岂能视非刘姓称帝而不为?”
四个人四种说法,陆离与郭嘉是时机上的分歧,程昱与荀攸是友军上的不同。
上一篇:你这个直男,保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