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疏态度很明确,他压根就不怕让人知道。卫崇心下熨帖,也没多说什么。
陆统领眉目不动,上位者的一句话,便可轻易决定他人生死,对此他早已司空见惯。只是让他意外的是,督主竟然真的轻飘飘的将人放过了。
*
秦疏最近有些忙,忙着搞钱。
凌国的税收大头都是来自田地和人头,就这国库不空虚都见鬼了。他不可能一直用自己的私库贴补财政,想要赚钱,还得靠商税。
秦疏脑子里有大把的生意经,和儿子商量着议定了一系列的商业改革新政。例如规范了市场秩序,降低了商业经营的准入门槛,减少对商人的限制,对过往的商税制度进行优化等。
政策好不好,还得看施行的效果。这日,秦疏召见户部尚书御书房觐见。
李继忠进了书房,才发现陛下正与卫崇说着什么,关键是卫崇坐,陛下站,唇角还带着笑。
见到他来,秦疏便坐回书案后。
李继忠压下心头的古怪,恭敬行礼。
“坐吧。”赐座后,秦疏便吩咐苏怀信,“将这两册手卷拿与李爱卿瞧瞧。”
这两卷书册,一卷是商业新政,另一卷竟然是内库的账目。李继忠阅过手卷,心下发苦,今天早起眼皮就一直在跳,原来应在了这里。
秦疏见他看完,便道:“看过上面的账目,爱卿有何感想?”
李继忠愧声道:“臣无能。”心下却是腹诽,陛下夸下海口涨薪俸可没跟他商量,现在没钱了,就把这烂摊子丢给他。
秦疏丝毫不给他推诿的机会,“朕大老远从闽南跑过来当皇帝,总不能比当世子的时候还不如吧。”
李继忠赶忙拱手道:“陛下,臣有一法,可解燃眉之急。”
秦疏沉声道:“说。”
李继忠:“既然作息时间可以试行,不若下发诏令,言明薪俸也只是试行,再找个由头恢复旧制。”
卫崇轻嗤一声,李继忠心下愤懑,却不好表现出来。
秦疏幽幽道:“这可真不应该是一部尚书该说的话,遇到事情不思解决之法,反而只想着用些昏招。也不知今年吏部考评,爱卿能定到几等。”
新帝登基已有百日,却并不是个勤勉的,这从小朝会陛下经常早退就能看出,还有之前那个试行条例,大家虽然嘴上不说,心里却都已认定陛下是不喜早起上朝。
李继忠暗暗将之与先帝比较,这位最大的优点也就是年轻体健了。
他单独奏对的机会也不多,直到此时直面帝王威压,竟是汗透衣衫。
他在尚书这个位置上已有四年之久,自然不是徒有其表,当下便将凌国自建国以来的历次改革中涉及税收方面的条例一一陈表,“陛下,非是微臣顽固不化,实在是从前的教训太多,新政推行不易,恐怕难以为继啊。”
秦疏就等着他这句话呢,当即便道:“朕知你的难处,这样,这件事便交予你与卫崇,有内侍省参与,想必一定能够做到事半功倍。”
卫崇起身道:“臣领旨,定当全力协助李尚书将新政顺利推行。”
卫崇这一站,彻底将李继忠的后路堵死,也只能接了这差事。
任何一项政令的推行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小商贩的涌现需要各地府衙负责监管,需要城卫所负责治安。行商只之人增多势必需要加强路引身份等凭证的管。
此外,还需工部大力修建道路和桥梁,改善交通条件,如此才能降低运输成本,使商品能够更便捷地流通,为进一步推动商业繁荣提供保障。
户部掌握着国家的钱袋子,李继忠为了避免被卫党渗透,回去以后三更起五更眠,可谓殚精竭虑。
伴随着今年冬季的第一场雪,一道道政令由中央下发,为这个衰颓的王朝注入了一丝新的活力。
又是两场雪落,冬狩的日子到了。
第198章 偏执厂督的傀儡皇帝老攻13
商业环境的宽松会给国库带来更多的税收, 随之而来的是商人地位的提升,这势必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
朝堂上,反对的声音也一直都在。自打商业改革的新政推行以来, 各种弹劾的奏疏就雪片似的从四面八方而来, 而且看这架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还会更多。
当初秦疏命卫崇协助新政推行, 所以内侍省派出监察使,监管地方新政推行情况,监察使身负皇命, 地位超然,自然又引起了地方官的不满。
有些臣子直接正面和秦疏刚上,称他此举是动摇国本, 更多的人却将火力集中在了内侍省。
卫崇从前是不需要上朝的, 如今身负“重任”,每次朝会也得跟着参加。
秦疏心疼道:“最近事情多, 你在下面一站就是几个时辰, 还得听着别人的弹劾攻讦,着实辛苦。”
卫崇不以为意, “能为陛下分忧,微臣心甘情愿。”
陛下倚重他,那些人敢直接提他名字的都少, 所谓的攻讦对他来说更是不痛不痒,能光明正大地站在朝堂上,他还挺高兴的。
秦疏感动了一把,看到对方眼底的神色才回过味儿来,他家督主明显是想借此事在朝堂立足啊。
窥破了对方的小心思, 也没减少秦疏的心疼,反倒开始从长远打算,总不能一直让卫崇站着。
秦疏有心想给他设一把椅子,只是一想到朝臣的反应,当即吩咐苏怀信,“让工部赶制一批桌椅放在崇政殿,从今往后,所有人都坐着上朝。”
苏怀信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等注意到陛下看着卫督主的眼神,瞬间明悟。同时也怀疑起自己的判断,陛下这样,真的能成为不世明君吗?又自我宽慰:陛下还年轻,喜爱美色也是人之常情。
不只苏怀信惊讶,卫崇也没想到陛下会为他做到这个地步,便道:“陛下,此举有违礼制。”
“无妨,礼也是人制定出来的。现今很多的习惯都承自穆朝,结果呢,自从穆朝开始,国祚能超过三百年的犹如凤毛麟角。孙穆之前,上朝可没这么多的讲究。”
卫崇:“……”好像还挺有道的。
秦疏手指拂过他眼下青黑:“监察使那边派荣喜盯着就是了,你算算,咱们都多久没有像今日这般坐在一起用膳了?”
卫崇听他抱怨,心下也有些愧疚,想着底子已经打得差不多了,便顺着他的意思道:“那就按陛下的意思办吧。”
荣喜得了吩咐,欢喜地答应了。
苏怀信看清荣喜公公眼底的野心,心下暗道自己见识短浅,对陛下高屋建瓴的远见十分叹服。
他去工部通传陛下口谕,“众位臣子为国为民,陛下深受感动,体恤老臣,礼外开恩,特许朝堂赐座,责令工匠赶制桌椅,铺设崇政殿。”
此言迅速在朝臣中散开,有人感恩戴德,同时也少不了人反对。对此,秦疏的意思很明确:反正桌椅板凳都给准备好了,爱坐不坐。
那些反对的意见完全被陛下无视。且张度这人十分会审时度势,很快就上疏了新的朝会奏请典范。
跪拜列座之后,需要奏对的臣子起身出列,那些坚持站着上朝的人就尴尬了,最后装模作样地诚惶诚恐两天,再往后,一个个坐得都挺舒坦。
对于监察使的弹劾,在卫崇言明新政顺利施行后,内侍省便将人召回而告一段落。
然而,此举至少也要一年才能看出效果,眼下的困境并没有解决。
秦疏将各项开支统计一番,将目光盯在了藩属国上。
破船还有三寸钉,目前凌国虽然暴露出一堆问题,但大小藩属国却有五十多个,每年秋冬之际,便有朝贡的使团前来。今年因为新帝登基,来朝的使团比往年更多。
凌国对待藩属国的态度一直都是厚往薄来,这些使团抵达沣京后,逗留时间少则一个月,多达半年。住在会同馆期间,食宿全免。离开时,还能带走丰厚的赏赐。是以某些穷僻小国几乎年年都会派遣使臣入京打秋风。
因为使臣滞留,又会惹出不少官司,最后吃亏的还是本朝百姓,秦疏觉得得改改规矩。
这日小朝会,秦疏率先向鸿胪寺卿发难:“方爱卿,朕近日一直在思考关于藩使之事。使团滞留时间漫长,所费甚巨,百姓亦因此受累,爱卿可有什么良策?”
上一篇:穿成反派帝王的锦鲤后(穿书)
下一篇:病弱渣攻he指南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